国家档案局印发《通知》
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值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希望你们以此为新起点,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是对全国档案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档案局日前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级档案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深刻体悟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学习贯彻工作的指示要求,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热潮,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批示、见行动、开新局。
《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把对档案工作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明确了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档案工作“怎么看、怎么做”的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各级档案部门要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认识。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理解、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通知》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谋划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方案和措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要管好用好红色档案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一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类档案”的归集工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两场战役的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要认真做好新修订档案法贯彻实施工作,真正把法律的权威和刚性树立起来。要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工作力度,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通知》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档案部门要坚持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深入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工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档案部门自身建设,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档案干部人才队伍,为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国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工业档案学会
2021年度档案学术论文评审结果
中国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工业档案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截止到2021年6月底共收到电子版学术论文125篇(其中:电子行业38篇、兵器行业43篇、船舶行业44篇)。在学会论文评审委员会各评委打分的基础上,9月7日学会论文评委按照《中国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工业档案学会学术论文征集评审办法》(中机电兵船学〔2019〕8号)进行了汇总评审,共评出获奖学术论文101篇,一等奖13篇;二等奖34篇;三等奖54篇,其中:电子行业30篇;兵器行业31篇;船舶行业40篇。获奖名单可在学会网站查阅下载。
望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档案工作者参加学会每年的论文征集评审工作,建立撰写学术论文奖励机制,鼓励档案工作者进行学术理论研讨,拓展业务视野,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1年上半年
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
在京召开
2021年8月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1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赵驰主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发布2021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并回答记者提问,特邀嘉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出席本次发布会。
根据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近20家中央媒体及部分行业媒体代表参加了线下发布会。同时,还有80余家行业媒体参与线上宣传报道。本次发布会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社提供会务支持。
平稳运行压力渐显 全年增长信心依然
——2021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定恢复、持续发展的态势。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与宏观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上半年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逐步恢复、运行环境不断改善,外贸出口情况好于预期,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行业生产保持平稳的趋势愈发明朗。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机械企业效益的影响开始显现,海外疫情持续演变加剧了外贸形势的复杂性,同时对比基数的抬高对今年下半年的指标增长形成压力,机械工业全年平稳运行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上半年机械工业运行概况
受上年低基数因素的影响,年初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均表现出高速增长,此后增速呈现逐月回落趋势。截至上半年,机械工业
科研档案工作的原则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解读之二
◎蔡盈芳
原则是言行所依据的准则或规范。作为准则或规范,原则对于制度或工作起着依据的作用。如果说制度是一项工作的依据,那么制度中的原则就是制度中有关要求的提出或该项制度约束工作开展所必须遵循的依据。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总则部分(第一条至第七条)提出的有效保护和利用、集中统一、“三纳入”“四同时”、分类分级审查或验收、经费列入预算等原则,是科研档案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面。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原则对于做好科研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档案工作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原则
有效保护和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目标,也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2020年修订的《档案法》第一条提出“为了加强档案管理,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
延安,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
◎董亮亮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对于延安,心中始终有一种莫名的敬仰与崇尚,参加工作以来,我有幸两次跟随组织前往延安参观学习,两次的延安之行,成为我青春岁月里难以忘怀的记忆。延安,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黄土窑洞以及代代流传的革命故事,铸就了一个时代的丰碑。叮咚的延河,倒映着宝塔山古朴的身影,一段段光辉的岁月,被历史铭记。
1936年,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来到这里,鞍马劳顿,安营扎寨,他们肩负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命运,思索着抗日救亡的办法与策略。这就是艰苦卓绝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延安的时刻。他们带着信仰走来,走过瑞金,走过赤水,走过雪山,走过草原,他们满身疲惫,他们精神昂扬。此后的漫漫十三载,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座古城,惊天地、泣鬼神。毛泽东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树立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伟大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灭的精神圣地。
走过战火硝烟的年代,上世纪60年代,一批又一批知识青年追寻革命的步伐,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炽热之心,上山下乡,从五湖四海浩浩荡荡走进黄土高原,来到延安。1969年1月,不到16岁的习近平提着一大箱子书籍,与14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安梁家河村插队落户,这里的父老乡亲张开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们。习总书记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极为贫困的条件下,坚守初心,度过层层难关。他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村支部书记。在梁家河,习总书记和社员们一起艰苦鏖战,打井汲水,筑坝淤地,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延安梁家河的山山水水,在梁家河留下了永恒的历史印记。散落在延安黄土高原深处的一孔孔窑洞,将知识青年的青春故事铭记,或喜或悲。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里,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的人生支柱,指引他们书写人生芳华。在梁家河插队的“知青”岁月里,习总书记和他的“小伙伴们”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根植群众的优良作风、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和心系百姓的为民情怀铸就了伟大的“梁家河精神”。
延安,在中国最为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上静默不语,以母亲般坚韧和博大的胸怀,孕育出了中国最为宝贵的两大革命精神,它们就像两孔窑洞,屹立在黄土高原延安的深处。一孔在凤凰山麓,十多年里指引着中国人民奋勇抵御外寇,换来了民族独立,傲骨立世;一孔在梁家河,用艰苦锻造着意志,孕育了初心,描绘出民族复兴的伟大蓝图。这是血脉基因的传承,是红色星火的燎原,是不屈精神的弘扬!
我生于黄土高原,对黄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在延安,在陕北,登高远望,那些起伏绵延的山脊峁原,由近而远的弧线,多么像浩渺的波澜,却史诗般滚滚倾来。那些响彻天地的厮杀和呐喊,那些黄河奔腾般的咆哮和喧嚣,会让你感受到一种非凡、一种雄浑、一种震撼。时光荏苒,贫瘠的黄土高原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历史的延安已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奔涌向前。可是延安书写的辉煌历史记忆,黄土给予我们内心的慰藉,她们所孕育的革命精神和黄土地精神,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成为面对困难、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撑。
习总书记在回忆延安插队的岁月时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少量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的确,人的一生会走许多不同的道路,会到达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在追寻着什么,我们在渴望着什么?每段旅程,每条道路,每片土地,都会给我们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延安,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
恰同学少年 档案见风华
——建党百年有感
◎朱一好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走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一路,经历了风雨,也领略过彩虹,一批批先辈们,推动着我们党从稚嫩的婴儿,走向成熟伟岸。这一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让一个备受列强欺凌、丧失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多少少年付出了青春,才成就了这百年的辉煌。
1921
湖上的船,随着水波的荡漾而摇曳,平静又动荡。船里的人,随着船的摇曳而晃动,谨慎又严肃。人们的心,随着严肃而激越的讨论而心潮起伏,炽烈又火热。
我静静地划着游船,只知道这是一群少年,风华正茂。我不知道的是,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这条船上,将改变这个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中国。他们从法租界来到这条小船上,在这里结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开始了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步。
我划着船,从嘉兴南湖慢慢驶出,不知何时远方出现了晨曦。一抹刺眼的阳光突破了湖上一个多甲子的阴云,照到我的眼上。或许,天,终于要放晴了。
1949
我正准备穿上蓑衣,拿上斗笠去湖上摆渡。隔壁的年轻人告诉我,当年在我船上开会的少年,建立了共产党,进了北京,解放了全中国。如今建国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真是个好词语。思绪将我扯回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那群学生模样的少年,也在我的船上,说着人民,谈着革命;讲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念着共产主义。二十年匆匆而过,无数的游人上了船,也有人下了船。当年的少年,变成了如今的中年,当年许下的宏愿,变成了现实。
我又来到了我的船上,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那条小游船再也载不动如今的客人了。来来往往,无数人登上了我的船,也有人下了船。但上船的总比下船的多,我的船载的再也不仅仅是当年那十二名少年。
我抬头看了看天,今天是个大晴天,湖上一个多世纪的阴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1978
我已经好久没有出船了,这天我远方的亲戚来找我,他告诉我他们村按下了18个手印,要干一件“胆大包天”的事情,万一出了事,拜托我一定要保管好他们的生死状。这时候,队长来了,他告诉我,可以继续去载人了,而且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可以载中国人,也可以载外国人。而且呀,再过两年,说不定我们也要和小岗村一样,搞什么生产责任制。
我拿出尘封了十多年的蓑衣,离开了我湖边的小屋,来到了熟悉又陌生的湖面,载上了我的第一批客人。船上的客人告诉我,北京召开了党的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从今天开始,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了。他们要去祖国的南边,去那被画了圈的地方,追求他们的未来,奉献他们的青春。
他们让我想起了最初在这湖上遇见的少年们,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充满希望。时代变迁就像这沉寂了多年又开始喧嚣的湖泊一样,开启了新的篇章,从此迈入的新时代。
一路跋涉,一路歌
◎高小姣
历史让人们永远不忘,
一九二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
在嘉兴南湖的航船上,
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从那一天开始,
镰刀和锤头在党的旗帜上熠熠闪光。
从那一天开始,
革命才有了方向,
才有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才有了秋收起义上井冈,
才有了南昌城头的第一枪!
从此,
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
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武装夺取政权,
才能把黑暗和旧社会埋葬!
从反围剿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赶走了日寇列强,
打垮了蒋家王朝,
推翻了三座大山,
中华民族终于见到了曙光!
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才有了希望。
建立了新中国,
中华民族开始走向繁荣富强!
从此,
劳苦大众挺起脊梁,
人民当家做主,
五星红旗在祖国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新中国的名字,
在世界上才响当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亿万人民发自肺腑的赞扬!
是伟大的共产党,
带领人民开始社会主义建设,
从此,
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
改革开放,经济振兴,奋发图强!
亿万人民,同心同德,
团结一致携手并进,
向前看!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精准扶贫,
实现小康!
港澳回归,
神舟飞天,
百年奥运,
蛟龙潜海,
北斗入网,
实现了历史的飞跃,
开创了华夏的明天!
抗击疫情,
彰显了中国力量。
百年的光辉历程,
多亏了中国共产党。
华夏儿女一同赞颂,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您是中国人民永远神圣的敬仰!
新时代,新征程,新梦想,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再创辉煌!
让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
砥砺前行,凝聚力量,谱写新的华章!
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解析
——企业档案工作流程的过程管理特点
王毓慧
[摘要]本文以DA/T 42《企业档案管理规范》为基础,重点探讨企业档案标准工作流程的过程管理特点。
导语:实现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企业档案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而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工作流程并实现企业档案工作流程的过程管理,则应当是其基础。
可以参考李和平主编的《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实施指南》一书(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本文在引用其中内容时仅标注双引号和该书页码)。
一、企业档案工作流程的过程管理
问:为什么应当关注企业档案工作流程管理?
答:笔者认为,如果想要深入研究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问题,就应当且必须关注档案工作流程管理。
我们已经讨论了建立企业档案标准化体系和企业档案制度体系对实现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那么,如何把企业档案标准、企业档案制度落实到相关工作环节中去,也就是通常所
房地产异地项目“求同存异”档案管控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金茂郑州公司为例
◎杨高敏 司海杰
[摘要]本文基于房地产异地项目档案管控中面临的工作周期短、地域差异大、管理体系不完善及公司快速复制的需要等实际问题,提出实施涵盖管控原则、管控思路、管控内容及管控评价的“求同存异”的异地项目档案管控模式,并通过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金茂郑州公司(以下简称金茂郑州公司)异地项目开展的实践,总结探讨异地项目档案管控模式快速复制的可行性及成效,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房地产异地项目开发是指在房地产公司总部以外的区域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异地开发项目的管理成功与否既是跨城市扩张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体现企业执行力的重要表征。其所特有的管理模式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异地项目档案管控模式,推动异地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确保档案工作助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金茂郑州公司云庭项目和开封汴京华庭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为例,探讨“求同存异”异地项目档案管控模式的实现策略。
一、异地项目档案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周期短
异地项目在单体实施上一般具有“小型、快速、灵活”的特点,以期快速完成项目,实现资金回笼和利润体现,弱化开发时间过长带来的资本环境、政策环境等变化所带来的外部风险。[1]因
企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王金财
[摘要]本文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例,结合笔者参加项目档案验收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就如何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案。
为规范企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档案管理,做好项目档案验收工作,确保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集团)档案馆颁布了《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的必备条件之一,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者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项目竣工验收。从2012年9月到2017年9月,笔者参加了一汽集团所属几个单位的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共参与了三十余个项目的验收。通过验收和交流,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项目档案验收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和改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同仁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企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文件材料严重缺失
基于CiteSpace软件
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档案管理研究回顾与分析
◎陈文惠 王文强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总结出近20年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企业对于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发展创新提供一些参考。以CNKI数据库中2000-2020年刊载的所有相关论文中标题、作者、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等作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 Space软件,绘制相关图谱进行分析,显示企业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围绕焦点的研究话题较为分散;“档案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固定资产”“项目档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是高频关键词,代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研究的热点;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对策优化”以及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等主题上。
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为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1]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统一的组织与规划有助于提高企业工作质量,优化管理的效率,实时他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与资料。但当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仅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也降低了资产利用率。为了解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研究方向,为我国企业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软件(一款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能够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形成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对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407篇企业档案管理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研究趋势、热点与现状的可视化图谱,力求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CNKI数据库中设置主题为“企
推行科技档案电子受控管理
助力档案工作提质增效
◎郭 静 赵全蛟 张 雯 周 芳
[摘要]2020年9月11日国家档案局、科技部以第15号令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促进科技创新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深刻贯彻落实《规定》的实践,阐述了研究所以科技档案、重大科研项目为关键切入点,建立健全科技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档案业务流程,推行电子受控管理的做法以及建设成效。
伴随着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科研生产数据在线管理进一步强化和深入,协同设计、受控管理、制造下发等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已形成档案管理工作基本方式。由于传统的文件发放管理模式参与人员众多,设计人员全过程参与,缺乏设计协同和流程协作;科研人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事务性工作上;制作重复(硫酸纸晒蓝)资源浪费,下发流程繁琐,发放周期过长,这些现实情况都与快速增长的科研生产任务以及紧凑的科研生产进度要求不相适应。改进优化科技档案业务流程,加快推进档案资源电子线上受控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开展背景
档案管理工作是研究所基础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信息中心,负责对研究所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综合管控,也是质量保证体系中技术文件资料控制的关键环节。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系统)、OA综合办公系统、多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等的深入应
关于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的几点思考
◎陈 聪
[摘要]2021年6月8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档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明确了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并逐一指明工作的方向、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规划》确立了7项重点工程,并逐一明确了最终目标,详细罗列了工作方法、路径,确保到2035年档案资源建设质量、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档案治理效能和管理现代化程度进入世界前列。本文遵循《规划》,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为依据,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安全、档案监督检查、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阐述了笔者的一些思考,以期为新时代企业档案事业的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作为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既感到自身的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到有些许的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既有档案理论层面也有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管理内容层面的,包括管理手段、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等方面的问题。2020年6月20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正式发布,首次明确赋予了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正式为业内普遍运行的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转变为档案单套制管理模式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十四五”期间,档案管理模式将正式进入单套制管理模式,档案收集整理将从“用手”到“用脑”;档案管理将从“有形”到“无形”;档案利用将从“有限”到“无限”。其中的重点是理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管好、用好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档案管理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档案工作人员的价值将进一步升华。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
《规划》将“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引领档案管理现代化”作为重点工作,将“档案信息化强基工程”作为重点工程,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档案在国家大数据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规划》提出“强化各领域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着力推进在业务流程中嵌入电子文件归档要求,在业务系统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电子文件归档功能,保障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广泛开展,切实推动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电子文件以电子形式单套制归档。”随着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分别建立了科研、办公、人事、财务、生产和质量等多个业务的信息系统,各信息系统真实完整记录了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这既是企业宝贵的历史记录,也是企业重
企业档案工作转型升级的研究
◎王 晶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行业都面临着改革和转型发展。当然,企业档案工作也不例外,伴随着新时代电子档案的逐步成型,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档案部门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实现企业档案业务的转型升级,才能使企业档案工作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党的十九大中报告中提出创新改革与法治的新要求。国家档案局明确指出,要以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核心,不断跟进企业档案工作改革与创新,不断发展与改进步工作路线,展现新作为。在“十三五”时期,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只是改革的一部分内容,只包括对企业部分门类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但在“十四五”期间,全范围、全方位和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档案工作的显著特点,数字化转型依然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内容,这将迫使档案工作更有利于面对工作效率、生存空间、服务能力和各类资源的诸多挑战。在2020年6月19日,国家档案局举办了有关区块链技术视频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强调,“十四五”时期应着重厘清和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现实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
一、管理现状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档案建章立制工作,同时还为档案工作设置服务部门,专门为档案
档案建构社会记忆
的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思考
◎雷晓蓉 刘少朋 王世潇
[摘要]社会记忆理论提出了颠覆传统的记忆观,广泛运用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也是档案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社会记忆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档案社会记忆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档案作为参与建构社会记忆众多元素之一,其在建构社会记忆中表现出某些特性的影响和限制,并对档案参与建构社会记忆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记忆理论
记忆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之一,是人类得以繁衍、人类社会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记忆在人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早期有关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和心理学层面,研究内容比较零散。直到1885年,艾宾浩斯发表《论记忆》一书详尽报告了他关于记忆的实验研究,探讨了记忆与遗忘的规律,被认为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记忆研究的开始。[1]
1925年,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将停留在人类个体生理、心理上的个体记忆,转向带有社会属性的集体记忆。哈布瓦赫对记忆理论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贡献。[2]他认为个体记忆的识别、理解和回溯是在集体框架下,集体记忆通过社会交际来维持,人们分享统一的记忆。哈布瓦赫指出集体记忆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他提出,集体记忆是对过去的重构,社会交往是集体记忆实现的基础和
后疫情时代的档案管理标准修订工作
◎马敬济
[摘要]在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体系下,研究档案管理标准修订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档案界针对档案管理标准修订的概念、意义以及存在问题等的观点和论述,提出对后疫情时代的档案管理标准修订研究的几点想法,以期为档案标准修订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进入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管控,然而境外疫情的严峻形势使得我国疫情防控面临诸多挑战。2020年5月8日,经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而疫情常态化防控对档案标准修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档案管理标准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档案管理标准对经济发展和开展档案管理活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不断发展,与档案管理标准相关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法律法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国家政策也对标准修订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29条规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后疫情时代,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具备突发性特征的社会公共危机使档案管理标准复审周期进一步缩短。因此,研究档案管理标准修订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档案管理标准修订
档案管理标准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为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对其活动或其成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定、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标准修订指在标准原有的
校史编研:守护大学记忆的一面明镜
——从玉林师范学院校史图文集
《画说玉师》看高校校史编研的得与失
◎朱 靓
[摘要]《画说玉师》是玉林师范学院编纂的一部学校建设发展历史图文集,是一部关于守护大学记忆的文本。本文通过对《画说玉师》校史图文集编纂工作的分析,进而研究当下高校校史编研的得与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小到个体的人,大到一条街区、一座城市乃至整个民族,都有其渐进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历史在行进中遗留下来的物质存在、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等,都可以成为再现历史的重要构件,是宝贵的文化记忆。大学校园里的建筑、景观等元素,也因记录了大学历史发展的轨迹、承载了历代学人的青葱记忆而构成了大学文化的记忆。记忆的缺失意味着什么,对于个体而言,记忆缺失意味着个人成长历史的断裂;对于集体而言,失忆则必然造成人类文化的断层和社会历史的空档。因此,守护记忆,就是守护历史;传承记忆,也是传承文明。大学档案馆作为存续高校历史记忆的行政机构,馆藏的各类文书、照片及录音录像档案资料,客观记录了大学发展的历史,是令人信服的历史凭据。将这些反映高校历史进程的原始档案资料归集起来进行编纂研究,可以明晰大学的古今与得失,进而探求大学教育和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使校史编研成为守护大学文化记忆的一面明镜。本文拟就玉林师范学院校史编研成果《画说玉师》,一窥当下大学校史编研的得与失。
一、《画说玉师》:以镜像存续历史
《画说玉师》是一部关于玉林师范学院1945—2020年学校建设发展历史的图文集,是集
企业大事记编纂心得
◎国 测
[摘要]企业大事记作为企业年度各项工作的记录,信息全面、内容真实,是一份极具使用价值、参考价值、历史价值的档案。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档案人员应发挥专业优势,做好企业大事记的编纂工作,做好企业史志传承。在企业大事记的编纂中,可以从掌握好大事记档案资料来源、采用正确的整理方式、做好宣传利用工作这三个方面入手,有序开展企业大事记档案编纂工作。
企业大事记通常以年度为单位,客观、真实地记录企业一年内发生的各项活动、重要事件。企业大事记具有很强的档案属性,将企业大事记的编纂工作一以贯之地做好,可以为企业留存宝贵的历史档案资料。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做好企业大事记的编纂工作,不仅是勇挑重担、对企负责的表现,也是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发挥专业优势,了解企业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业绩的有效途径,亦有利于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对于企业大事记的编纂工作,可以以资料来源、整理方式、宣传利用为主要抓手,有序稳步地开展此项工作。
一、掌握好大事记档案资料来源
从来源上讲,做好企业大事记的编纂工作是成功的第一步。大事记作为企业一年内各项工作的记录,应将企业真实、客观、有价值的各项活动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汇总
一种基于EXIF信息的数码照片著录
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朱 烨 何 祺
[摘要]EXIF信息可在快速构建符合DA/T 50和DA/T 54标准要求的数码照片著录信息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Python语言开发一套可读取数码照片自带的EXIF信息,解析数码照片存储结构,从而生成可导入档案系统的Excel文件的著录辅助工具。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照片已逐渐取代传统银盐摄影照片,成为最主要的影像记录形式。由于数码照片便于拍摄、存取及传输便利等特性,归档照片的数量随之出现爆炸式增长。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采用数码照片归档方式,截止2005年底仅1年半的时间,归档的数码照片数量已超过了此前数十年胶片照片形式归档的数量。对于档案工作者而言,如何管理近似于海量的数码照片数据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数码照片的著录工作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著录方式主要有著录到“卷”(照片组)和著录到“件”(照片)两种。国家档案局于2014年发布了《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 50-2014,以下简称DA/T 50)和《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 54-2014,以下简称DA/T 54)两项行业标准,为数码照片的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两个标准中虽然都保留了照片组
设计单位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初探
◎孙江洵 田福星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设计单位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总承包项目业务档案管理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探索构建总承包档案管理体系成为一项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阐述了设计单位建立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其次要确立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还要做好总承包项目部门档案管理的前期准备、现场资料管理、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等工作,以推动设计单位管理创新与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设计单位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设计单位逐步从设计管理向总承包管理转型,为进一步加强设计单位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完善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切实有效落实总承包工程现场项目部门资料管理责任,保障项目总承包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总承包项目竣工验收时各类文件材料能够满足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及建设单位档案竣工验收的要求,保证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同时确保设计单位能够接收完整规范的总承包档案文件材料。如何提高设计单位总承包项目业务档案管理能力,摸索构建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是一个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笔者认为,提高总承包项目现场管理水平,要从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确立和具体措施的制定两方面加以考虑和实施。
一、设计单位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确立
设计单位应建立专门的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二是要确立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一)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
总承包单位对总承包项目档案管理负总责。总承包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对总承包项目档
军工科研院所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
安全保密工作实践
◎王庆喜 张宇恒
[摘要]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是当前企业面对信息化发展和充分发挥档案价值的必然选择。笔者从所在企业的实际出发,阐述军工科研院所如何安全、可控地开展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并提出军工科研院所开展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安全保密工作要求,供档案同仁参考。
一、存量档案规模及利用现状
笔者所在企业现有存量档案建有覆盖馆藏档案的电子目录数据库,目前库藏档案近13万件,其中型号产品档案占档案总数量的75%。存量档案多是纸质档案和硫酸纸图纸,由于年代久远,存在纸张泛黄、易碎和破损情况。
军工科研院所型号产品关系结构复杂,图纸之间借用关系多。存量纸质图纸的产品齐套性和完整性工作由档案人员负责,无形之中给档案人员造成非常大的工作压力,也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一旦图纸没有及时归还原位置,下次抽图就将是大海捞针。图纸抽图工作是一项非常精细而又费时费力的工作,抽图环节也是阻碍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
型号产品纸质档案被晒印出来的生产图纸在后续的保管、下发、使用、变更、交接、回收、作废、销毁等一系列工作仍然为线下人工登记管理,工作繁琐且易出错。
二、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必要性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政策
国有军工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
◎于智弘
[摘要]“十四五”时期,国家对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基本建设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是军工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通过国有企业军工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军工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和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国有军工企业大量建设项目的启动,使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作为一个为生产服务的分支,军工企业档案馆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因此开展军工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构建一种新型的服务保障途径迫在眉睫。
一、国有军工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军工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制定目标,分步实施
开展军工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提是要具备基础的档案工作条件,要求一个基础设施不健全、纸质档案管理工作仍有待加强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无法完成的一项任务。因此应开展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制度目标,分步实施,这是当前国有
信息时代档案的保密工作
◎夏 倩
[摘要]档案记录着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机密信息,档案安全与否事关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本文论述了信息时代档案保密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并对军工科研院所的档案保密情况进行分析,从两个方面提出完善电子档案保密管理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电子档案查询利用制度以及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措施,以此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保密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档案资源也在逐步发生改变,由过去传统的竹简、纸质等保管载体转变为数字化载体,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归档在档案管理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信息化时代,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给日常档案保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给档案保密工作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鉴于保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信息时代档案保密工作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保密专业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困难,从制度与业务实操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不断优化档案保密工作。
一、信息时代档案的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档案保密工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在国家和省市层面,近年相续制定并出台了较为完善的保密工作相关法律法
以《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为抓手
提升基层机关档案工作标准化水平
◎杨倩青
[摘要]本文阐述了《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机关档案门类划分及档案在形成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护、鉴定销毁、开发利用、统计移交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对破解当前基层机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业务建设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难题提出了很多思路,是指导基层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实用指南。各基层机关单位和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牢记档案工作者的初心,深入贯彻《规定》,对标看齐,切实做好基层机关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
基层机关档案是基层机关成长发展的真实写照,是干部群众成就的原始记录,也是全国档案资源的重要来源。基层机关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地服务基层,关键在于全面贯彻《机关档案工作规定》(国家档案局第13号令,以下简称《规定》),着力提升基层机关档案工作标准化水平。
一、基层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机关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机关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办公用房紧张、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单位没有实现“四分开”甚至“三分开”都有难度;有的单位档案库房面积不足甚至还存在堆放杂物的
档案记忆观视角下
企业档案资源开发探究
◎赵 安 刘 琪
[摘要]本文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出发,针对目前企业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应采取多层次企业档案资源管理的模式,紧跟大数据发展步伐,通过“双套制”和“单套制”的合理搭配,提升数字档案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为构建和维护社会记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近年来“记忆”的概念在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工作中逐渐兴起,将档案资源作为构建集体记忆的重要因素,为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人员开展研究和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形成了“档案记忆观”,随之开展了民族记忆、城市记忆、乡村记忆等诸多记忆工程。企业记忆作为社会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资源则是构建企业记忆的基础。因此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出发探究企业档案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档案工作的创新和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档案资源与档案记忆观
档案记忆观兴起于20世纪末期,是将档案的记录属性延伸到社会、国家、民族、家庭等集体的历史记忆中,使档案成为构建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的重要因素,而通过档案真实、完整、多样的记
对电子文件“单套制”
归档管理趋势的分析
◎千艺兵
[摘要]文档管理对文档的具体利用至关重要,因此对文档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讨论有突出的价值。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文件的产出数量显著增加,针对电子文件管理展开讨论便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的电子文件管理而言出现了“单套制”管理模式和“双套制”管理模式,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优势,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利用价值也有显著差异。现阶段,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管理趋势在逐渐加强,本文的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大环境下,数字资料查阅和利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表现越来越强,电子文件的数量普遍增多。为了方便电子文件的利用,针对电子文件的管理与分析持续性深入,且有关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管理的具体模式受到了普遍性关注。[1]对这种管理趋势进行分析,明确趋势发展的重要意义等内容,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显著的价值。
一、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管理
要在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实践中对“单套制”归档管理趋势进行具体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单套制”归档管理。就概念而言,“单套制”具体指的是电子设备生成的档案仅以电子方式进行保
企业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探析
◎唐 婧
[摘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转型”,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日渐成为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企业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为切入点,从必要性、开展基础和工作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相关企业提供工作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必然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档案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其同样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挑战。企业在做好电子档案收集的同时,也应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以便完善企业数字档案资源,跟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一、企业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在信息化手段还未普及之时,
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探讨
◎吴永红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对企业主要采用的“双套制”管理模式的弊端及“单套制”管理模式的优势、影响企业推行“单套制”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明确“单套制”管理模式是信息时代电子文件管理的必然趋势,应根据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档案工作现状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行“单套制”管理,以提高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活动和科技活动的记录以电子文件的形式生成、运行和保存,运行环境由局域网扩大至互联网,来源由企业内部转向内外兼有,电子文件的格式、类型更加多元化。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电子文件以其操作方便、传递快捷、存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检索速度快以及满足多用户同时共享等优势取代传统纸质文件成为企业主要的信息记录和传递的方式,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完成和职能的实现相生相伴,成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文件在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便捷和效率的同时,也因其信息的可变性、非人工识读性、系统依赖性、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性以及流转环境的复杂性,使电子文件的管理面临着有效收集、长期保存、便捷利用的难题,传统纸质文件的管理理念、模式、制度、技术、方法等已不适合管理电子文件,企业档案工作面临从传统载体管理向
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以反应堆工程研究所为例
◎杨 静 张迪文 伍黎丹 赵 珊
[摘要]随着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推广,“单套制”管理的政策和标准逐步落地和细化,文档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已日益迫切。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国际和国内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背景和趋势,以反应堆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二所)的实际情况为例,提出了实现文档管理数字化转型和“单套制”管理的具体方案和建议。
一、背景
(一)文档管理数字化转型已全面展开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中以纸质文档管理为主导的模式全面转向数字化、网络化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其大体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数字化档案管理涵盖了档案文件的产生、获取、加工、存储、利用、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存量纸质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文件电子化,即将原来的纸质、声像、图片等档案文件通过数字化加工手段进行数字化,新增档案文件在纸质建档的同时以电子档案形式归档、管理。
电子档案“四性”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修订版中的体现及实现途径
◎孙立业 杨 雯 张北建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版已于2020年6月20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档案法》中新增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首次将电子档案的凭证效力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并对档案信息安全、 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 数字档案馆等方面提出要求,这在我国档案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给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为今后的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修订版于2020年6月2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档案法》修订版新增“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共计7条,规定:“电子档案应当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这是首次将电子档案的凭证效力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是档案工作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体现,有利于加快档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是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档案法》修订版中的电子档案“四性”体现
电子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硬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集合。电子档案具有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多种信息媒体的继承性、系统依赖性等优势。
根据《信息
一叶知秋
◎翟乐华
寒来暑往,周而复始。转眼之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立秋节气。立秋之后,秋天便款款而来,那场立秋之夜的潇潇北风,把酷热难耐的炎炎暑气尽数赶走。
一天繁琐又枯燥的工作之后,我的心里忽然有想去郊游的冲动。抬头望望西天,太阳还有一丈多高,于是便踏着夕阳的余晖,来到一片梧桐树林里。正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秋日美景,一只“巴掌”重重地拍打了一下我的肩膀。嗷,是一片硕大的梧桐树叶。
一阵萧瑟的凉风掠过,茂盛繁华了一个夏季的金色梧桐叶开始片片凋落。巴掌大的梧桐树叶旋转着、挣扎着,不情愿地离开生命的母体,在空中作蝴蝶状的轻飞漫舞,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徜徉在这深秋的梧桐树下,前后左右都是落叶飘飘的灵动美景,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台湾作家张晓风回忆南京秋天的诗意美文:“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
远处,夕阳像一个聊发少年狂的老玩童,在西边遥远的天际尽情玩耍,燃起一大片红彤彤的云霞,给若有若无的缥渺远山涂抹上一层淡淡的桔黄色的光芒。近处,沉甸甸的夕阳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在这一地枯黄间书写大片斑驳的光影,淡淡的光晕轻轻地洒在堆积着金黄色落叶的林间小路上。
素有“树中美男子”之称的梧桐树,在夕阳晚霞的笼罩下,披上朦朦胧胧的金色纱衣,一改往日的“硬汉”形象,忽然变得无比娇柔与妩媚。这秋日夕阳中纷纷扬扬的一树秋叶黄,为寂寞的清秋平添了许多的灵性与诗意,令人生出许多感慨与遐想:一片小小的树叶,从初春的嫩绿到仲夏的苍翠,从深秋的金黄到寒冬的凋敝,最终化归淤泥、融于大地,只是极短暂又极匆忙的过程,却经历了出生的喜悦、成长的阵痛和死亡的无奈。
但这又是多么坚强的一树黄叶啊!它们在短暂的一生中尽可能地让自己多为人类做些贡献:冰雪覆盖的隆冬,它勇当春天的信使,早早地报送春的消息;炽热炎炎的酷暑,它甘当遮阳的绿伞,给阳光下匆匆而行的人们送来清凉与浓荫;五彩缤纷的金秋时节,当人们在尽情享受累累硕果的时候,它却和着秋风的旋律翩然落地,既充当了秋天的使者,又充当了寒冬的祭品。它们虽然生命短暂,但从不放弃、从不抱怨,总是竭力展示自己的坚强,让生命化蝶飞舞。
正在漫无边际地遐想之际,又一片落叶重重地拍在我的肩膀上,把纷乱的思绪重新拉回到现实……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国家就有了“迎立秋”的仪式。立秋这天,皇宫里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树移入殿内,百官到场等候,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这时,梧桐会应声落下一片叶子。因此还留下了“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知秋)的成语。